联系我们
-
桥头河村位于桥头河镇西南部,全村有21个村民组,人口3286人,812户。耕地面积834亩,山林70亩。村内共有5家企业(单位)。
"全国文明村”的金字招牌 梅山蓉中村如何守住这么多年
11月29日讯 前不久,南安霞美金山村新晋成为全国文明村。记者从南安市委文明办获悉,除了金山村,梅山蓉中村自2012年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村称号后,就一直保留至今。 01 村民事无小事 保持10年零上访 27日,在蓉中村大坪自然村,几十名工人正忙着修一条长约30米的地下排污管道,受益群众30多户。 蓉中村村委会主任李斯权介绍,11月初,几户村民跑到村部反映,邻居随意排放生活污水,流经他们家门口,影响了生活质量。
当时,听完村民诉求后,李斯权立即与村调解委员会主任李德川等人协商,向村民承诺一定解决这一问题。 随后,村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上门调查,最终由村里出资修建一条30米长的地下排污管道。 看到村里尽心尽力解决问题,村民李先生很开心,点赞村里服务好。 对于村民反映的污水排放问题,李斯权等村两委相当重视,他们摸底调查后,计划投资500多万元,3年内完成全村每家每户地下污水管埋设,彻底解决此类邻里纠纷。 蓉中村村干部、村老人会会长李评芳说,村民事无小事,对待村民反映的问题,我们坚持及时处理、热情接待、公平公正的原则,将村民的事情在村里解决,实现10年零上访。 不仅如此,蓉中村每10天公布一次村务、现金收支情况,通过公众微信号等渠道,向村民公开,充分保障村民知情权。 02 配备智能手机 老人迷路不用愁 李评芳介绍,蓉中村居家养老中心2015年成立,配备床铺、厨房、健身室、棋牌娱乐室、阅览室等,采取“日间照料”的方式,白天解决老人吃住问题,晚上将行动不便的送回家,“目前村里老人有530多人,每天这里都聚集好多孤寡老人”。 “这几年,村两委还为村里100多名70岁以上老人,每人配备一部智能手机,村里为他们每人每月缴纳20元功能费。”李评芳说。 说起这部手机,老人们都帮它起了“救命铃”雅号。李斯权说,确实很实用,这部手机帮了不少忙,“老人如果遇到跌倒、迷路、身体不舒服等情况,一按手机,村部联防设备就会响,老人手机发来GPS定位,我们会立即派人到现场解决问题”。 11月1日,蓉中村70多岁的李大爷独自一人外出买生活用品。中午,家人见他没回来,便四处寻找,找了一下午没找到人。 得知情况后,村里通过老人身上的手机进行GPS定位,发现老人走到隔壁村了。在村干部帮助下,大家很快找到了李大爷。 除了配备智能手机,村里还买了一部电瓶车,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明年还计划修建一栋老人公寓。“老人公寓将提供40多间套房,配备厨房、洗手间、专业卫生所、健身器材、娱乐室等,免费为老人提供24小时服务。我们还将增加志愿者服务队人数、加大医疗设备投入等。”李斯权说。 03 评比文明家庭文明 文明之花处处开 走在蓉中村村道上,你会发现,几乎每家每户门上都贴了一张“文明家庭”荣誉牌。 村干部小刘说,文明家庭评比实行“一票否决”制,如果有人违反任意一条规定,就取消当年度文明家庭评选资格。 蓉中村村民蓝秀群一家就是文明家庭。2013年,丈夫李连发不幸遭遇车祸瘫痪了,生活不能自理,公婆两人年事已高。当时,年仅28岁的蓝秀群独自一人撑起这个家。
她的婆婆说,家里全靠秀群,农忙时一个人种田除草,回家后仍不忘照顾我们两个老人和丈夫,“她硬是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男人”。 如今,文明新风已吹遍全村。李斯权说,村两委不定时组织召开老人会,让老人懂得如何以身作则讲文明,如何与乡亲和睦共处。每逢寒暑假,组织青少年学习家风家训,懂得爱国爱家,春节一到,组织青少年集体给村民拜年。制定村规民约,简办红白喜事、佛生日等,各村小组还会自发入户宣传,发放倡议书,拉横幅、立拱门,营造浓厚氛围。分发宣传手册,结合农村实际,将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到农村,细化到农民的言行举止,使学习宣传更具体化、细致化、通俗化,更易被村民领会和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