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桥头河村位于桥头河镇西南部,全村有21个村民组,人口3286人,812户。耕地面积834亩,山林70亩。村内共有5家企业(单位)。
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论坛探求破解深度贫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探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尤其是民族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问题,11月23至24日,由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少数民族扶贫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论坛(2017)——破解深度贫困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在音乐厅隆重举行。
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仕民,国家民委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黄泰岩,国务院扶贫办规划财务司副司长郭建军,中国经济出版社副社长毛增余,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俊豪等出席活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云南怒江、新疆和田、甘肃临夏、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四川凉山、西藏曲水等民族地区的政府代表参加会议。
据介绍,目前,民族地区是我国深度贫困的集中地带。截至2016年底,按照现行标准我国仍有4335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民族八省(区)还有农村贫困人口1411万。这些贫困人口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大多居住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的地区,处于深度贫困状态。
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论坛设“开幕式”“发布会”“主题报告”“州长论坛”“学术论坛”五个环节,试图从理论、政策和实践三个角度来讨论深度贫困的治理,探求破解深度贫困之策。
张京泽表示,国家民委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推动了一系列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规划和政策;同时,已先后派驻六批联络员到武陵山片区有关市州和县市区开展联络员工作,有效推动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缓解。中央民族大学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学校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政策咨询等方式,服务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贫事业。
吴仕民在讲话中指出,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论坛的召开具有重要意义,并以生动实例讲述了“要让贫苦者自己成为脱贫的主体”的观点,认为要致力于让贫困者自强自立自救,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外在能力以最终实现脱贫。他强调,要不断提升贫困者对于贫困的认知能力,要不断提升贫困者对于国家扶贫政策的认识能力,要不断提升贫困者对于脱贫手段的行为能力,要不断培养贫困者脱贫之后维持脱贫成果的后续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和完成,扶贫,也是一样。”
黄泰岩主持论坛开幕式并表示,今日正好是十九大闭幕后的第30天,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相聚于此共商“破解深度贫困的理论、政策与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探索,是践行“精准扶贫”理念、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具体实践。
郭建军在讲话中代表国务院扶贫办对此次论坛的召开热烈祝贺,对中央民族大学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表示崇高敬意,并强调主题论坛、扶贫进展报告和扶贫案例集,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号召的直接响应,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的具体行动,是高等院校参与脱贫攻坚的“样板”。
西藏自治区曲水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格桑邓珠在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向全社会做出了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程度。西藏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集中连片地区,五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尤其是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中央指示,抓住机遇,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民生工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略,精心谋划、统筹部署,狠抓落实,脱贫攻坚取得了决胜的进展。
论坛期间,在主题报告环节,与会专家从深度贫困的整体情况、差异和原因、政策和效果以及精准扶贫策略等方面对扶贫问题进行了多角度探讨;在州长论坛会场,来自各地扶贫一线的政府官员深入交流各地开展扶贫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在学术论坛,长期研究扶贫问题的专家学者进一步交流深度贫困的成因及治理。
据介绍,2016年以来,中央民族大学整合校内贫困研究资源,组建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团队”;经济学院专门成立了少数民族扶贫研究院,打出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的“组合拳”:获得国家级课题8项和省部级重大课题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出版《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2016)》《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2017)》《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案例集》,已与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这些成果,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提供了理论基础、数据支持和可行方案,更充分体现了中央民族大学服务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
中央民族大学将来会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为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优秀人才,支持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团队开展关于深度贫困成因、“脱贫摘帽”后农牧民的可持续生计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为少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献计献策。